
博亿(深圳)工业科技有限公司

已认证
博亿(深圳)工业科技有限公司
已认证
一、固态电池技术演进与材料革新
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,旨在突破液态电解质带来的安全性、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瓶颈。其核心材料体系以固态电解质为核心,辅以正极、负极和隔膜材料的升级。
截至2025年,全球固态电池研发投入超200亿美元,主要聚焦于氧化物、硫化物、聚合物三大电解质体系,以及锂金属负极、富锂锰基正极等配套材料的创新。
二、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对比
1.氧化物固态电解质:高稳定性与工艺成熟度
1)技术特点:
优势:化学稳定性强(耐高温)、机械强度高,界面阻抗可通过复合改性降低。
挑战:离子电导率较低(10⁻⁴~10⁻³ S/cm),烧结温度高(1200℃~1600℃),规模化生产成本高。
2)产业化进展:
半固态电池应用:比亚迪“刀片电池”、卫蓝新能源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,能量密度突破400 Wh/kg。
全固态电池布局:赣锋锂业、天目先导开发出LLZO基全固态电池原型,循环寿命超2000次。
2.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:超高离子电导率的突破
1)技术特点:
优势:离子电导率达10⁻²~10⁻¹ S/cm(接近液态电解质),低温性能优异(-40℃下仍保持活性)。
挑战:热稳定性差(分解温度<200℃)、对湿度和氧气敏感,合成过程易释放有毒气体(如H₂S)。
2)产业化进展:
全固态电池里程碑:丰田计划2030年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,能量密度目标500 Wh/kg。
技术难点:界面工程(抑制锂枝晶生长)和规模化合成工艺(避免有毒副产物)。
3.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:工艺成熟与低成本潜力
技术特点:
优势:柔性好、加工成本低,可通过共聚改性提升离子电导率(10⁻⁵~10⁻⁴ S/cm)。
挑战:离子电导率上限低,需与氧化物/硫化物复合使用以兼顾性能与安全性。
三、固态电池材料产业化挑战与未来趋势
1.成本控制:
氧化物电解质吨级成本已降至10~30万元,硫化物通过工艺优化有望降至20万元以下。
博亿通过设备(如砂磨机、烧结炉)降低边际成本。
2. 技术瓶颈:
界面工程:开发新型固态电解质/电极界面层(如LLZO/Li₆PS₅Cl界面阻抗<10Ω·cm²)。
规模化生产:突破连续化生产工艺(如流化床合成硫化物电解质)。
预计2027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超50GWh。博亿的灵活产线设计(支持1-1000吨/年产能)适配企业“小批量、高附加值”需求。
相关产品
更多
相关文章
更多
技术文章
2025-03-25技术文章
2025-02-28技术文章
2025-02-15技术文章
2025-02-15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
使用微信扫码拨号